晋级教育
托管班加盟
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
    妈妈,你不漂亮,可以化妆吗?化妆了就漂亮了,我想让你美美的
    你觉得妈妈不漂亮?
    嗯
    妈妈化妆就漂亮了吗?
    嗯
 
    知乎上一网友表示,4岁的女儿已经多次表达,觉得妈妈不漂亮,希望妈妈能够化妆,打扮得美美的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 
    女儿还列数了班上十多位同学的妈妈都非常漂亮,希望妈妈和她们一样。
 
    这位妈妈很苦恼,她想要告诉孩子过分注重外表不是一件好事,美是多元的,但又不知道该怎么科学合理地引导?
 
    少儿美妆盛行,化妆、打扮=美?
 
    很多妈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:
 
    女孩子为了好看,偷摸摸地用妈妈的化妆品,拿妈妈的口红在自己眉心上点个红点;
 
    悄悄穿上妈妈的高跟鞋,扮成大人模样;
 
    挑选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和裙子,戴亮晶晶 的发卡、头饰等;
 
    而男孩子们也开始挑剔自己服装的颜色和风格,还有发型;
 
    一些公共场合,例如接送孩子、参加孩子的活动,他们会要求妈妈化个漂亮的妆,打扮得非常精致;
 
    ……
 
    这些行为背后,都体现了孩子们此时的审美标准。
 
    在这个美妆普及的时代,无论线上线下都出现了儿童美妆,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拥有了自己的美妆盒、口红、眼影、气垫、腮红、指甲油……一应俱全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 
   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,甚至刮起了一股“儿童美妆博主风”。
 
    在#全网最小美妆博主##跟着萌娃学化妆#等话题下,四五岁的小女孩对着镜头涂脂抹粉,说要教大家“蜜桃妆”诀窍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(来源:新华社视频)
 
    “刚过完5岁生日,化个蜜桃妆”;
 
    打开化妆盒,先用气垫化底妆,“这款是象牙白,上脸很自然”;
 
    再用美妆刷涂腮红,“别忘在鼻尖也涂一点,看起来更可爱哦”;
 
    “精致女孩都应该用,我都用了8瓶了”……
 
    短视频中,在可爱的音乐背景下,女孩穿着公主裙,打扮地精致漂亮,娴熟地 划上一层粉底和眼影,对着镜头展示自己的口红色号和正确涂法,用清脆的娃娃音熟练介绍着化妆品,一本正经地教人化妆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(来源:新华社视频)
 
    视频的末尾还不忘记说一句:
 
    “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用!”
 
    “快让妈妈给你买吧!”
 
    在这些孩子的口中,彩妆品已经成为了“必需品”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(来源:新华社视频)
 
    在警惕儿童穿衣、打扮、动作、表情等等成人化问题的同时,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——很多孩子都以为化妆打扮就等于“美”、不化妆的妈妈就不漂亮……
 
    尊重孩子审美敏感期正确引导孩子
 
    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孩子也不会例外。
 
    育儿专家孙瑞雪在《捕捉儿童敏感期》这本书里指出:
 
    孩子在3岁左右,就开始进入审美敏感期了。
 
    这个阶段的孩子,已经有了关于美丑的感知,开始逐渐形成自己对“美”与“不美”的界定标准,孩子也借此完善着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。
 
    进入敏感期的孩子,他们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悟。
 
    包括上面提到的,偷偷用妈妈的化妆品,穿妈妈的高跟鞋等行为。
 
    而随着年龄的增大,孩子对美的求知欲会日渐增加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 
    这些都是孩子追求美的表现,也是孩子对世界的探索,是最自然而然的天性,也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。
 
    要知道追求美没有错,这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观和自信心。
 
   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位网友的分享。
 
    我妈从来不化妆,既不会化妆,也不愿意学化妆,还特别唾弃化妆这种行为,讨厌化妆的女人。
 
    不仅自己这样,她的母亲还一直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:
 
    女孩子不应该喜欢打扮,就应该把心思放在读书上;
 
    打扮的女孩不是什么好女孩;
 
    ……
 
    长大后,她变得很自卑,畏惧人交往,一点自信都没有。
 
    这不是我们父母想要看到的结果。
 
   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应该正确教育孩子对“美”的定义,不要扼杀孩子爱美的天性,尊重孩子的审美敏感期。
 
    但父母需要正确引导孩子:化妆、打扮,只是展示美的其中一种方式,但并不等于美。
 
    美是多元的,一味追求外表的美,非常单一且浅薄的。
 
    美的定义不止一种,多元化构成丰富的美
 
    无论是化妆,还是穿着打扮,都是外在能够看得见的美,是给人眼前一亮的美。
 
    但,我们既要乍见之欢,也要久处不厌。
 
    佩特罗尼乌斯说:
 
    光有外表的美是不够的,言谈、智慧、甜美的笑语都胜过自然创造的单纯的美。
 
    并且,有些美是超过孩子此时年龄认知的,大概也是在仪宝4岁的时候,我有次带着她坐公交,旁边坐了一位阿姨,她脸上有很大很厚的一块青黑色胎记,敏宝吓得直往我怀里钻,当时她不觉得这是一种美。
 
    还有一些身体有缺陷或者残疾的人,可能很多孩子都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美。
 
    但罗马尼亚摄影师Mihaela Noroc,却呈现了另外一种独特的美。
 
    她用自己的镜头,拍下了无数的美,并在2019年整理了500个女性的故事,出版了一本书——《美之地图》,现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。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 
    她告诉我们:
 
    对于女性的外表,我们应该持有更开放的态度,美的定义绝不是只有一种。她们如此生活,如此美丽。
 
    我也带着敏宝看过几次,让她明白,美的呈现方式是多元的。
 
    善良、包容、尊重、努力是美;阳光、乐观、坚强、勇敢也是美。
 
    美既可以是动态的,也可以是静态的;可以是可爱的、温柔的,也可以是粗犷的、无畏的……
 
“你能化妆打扮一下吗?现在不漂亮”:审美敏感期,需要正确引导
 
    2018年“韩国小姐”比赛结束后,身为冠军的金秀泯曾一度被人嘲笑,称她是史上最丑的“韩国小姐”。
 
    可能是负面评论太多,原本自信的秀泯也渐渐开始怀疑自己,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。
 
    在调整好心态后,她慢慢意识到,这根本不是自己的问题,而是这个社会的审美出了问题。
 
    她说:
 
    我终于明白美不光靠别人来定义,而是靠自己的认知。现在我会重新看待韩国小姐这个身份,重新定义什么是美,呼吁大家对美的标准能更健康,更多元化一些。
 
    美丽的外表固然重要,但是一个人由内展示出来的丰富感、对生活的态度更美。
 
    严歌苓也曾在《读书与美丽》中写道:
 
    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。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,但眼神可以美丽;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,可以有可爱的神态;一副不完美的身材,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。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。
 
    作为父母,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美的真谛,除了容貌和着装,美更多的是深植内心的,那些向善向上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