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级教育
托管班加盟

孩子期末考试后,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谈话

  前几天在街道转角处,我看到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妈妈后头,他边走边仰着脖子兴奋地问:“妈妈,你猜我考了多少分?”
 
  很可惜,我还没来得及听妈妈怎么回答,他们就消失在拐弯处。
 
  男孩的这个问题,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。
 
  我也想问问你们,当孩子这么说时,你们会怎么回答?
 
  第一个问题:“妈妈,你猜我考了多少分?”
 
  最近正好看到心时代父母研究院院长王纪琼的一个演讲视频,感触特别深。
 
  他儿子也是兴高采烈地问:“我成绩出来了,爸爸猜猜,我数学考了多少分?”
 
  儿子平时也就70、80左右,看他那个兴奋劲,这次一定考得不赖。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回?
 
  说100分合不合适?
 
  当然不合适。人家本来开心得不行,你这一上来就说满了,孩子立马就蔫了,笑容逐渐消失:“那没有。”
 
  王纪琼老师回答的是:80。
 
  孩子眼睛一亮,着急了:“不是,不是,再往上猜一点。”
 
  王纪琼又加一点:81。
 
  孩子急得直跺脚了:“不是,再往上猜一点。”
 
  王纪琼继续往上加:85。
 
  孩子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:“哎呀,再猜,再猜。”
 
  孩子的期待一点点在增加,他的自豪感也一点点在上涨,他比你还着急!
 
  当你从孩子平时的成绩,一点点往上猜时,他可有劲了,最后格外自豪地宣布答案:“我终于考到90分了!”
 
  平时只考70、80,这次考了90,你会是什么反应?
 
  我见过有些家长,虽然心里开心,但为了不让孩子骄傲,于是故作淡定地说:“虽然有进步,可不许骄傲啊,听到没有?”
 
  又或者是略表遗憾:“90啊,其实你要再仔细认真一点的话,能考得更好。”
 
  很多父母抱怨说,孩子不愿意跟自己说话。
 
  为什么不愿跟你说话?
 
  因为没意思。
 
  你上来就猜满了、把天聊死了,孩子还有啥意思啊?他哪还愿意自讨没趣呢?
 
  我们经常说,聊天是门艺术。
 
  父母与孩子聊天,真的是一门艺术。
 
  只有与孩子的对话,有意思,能勾起他的兴趣,他才愿意与你说,而不是一看见你就绕路。
 
  当听到孩子进步时,请带着你的智慧,激动地配合他:“哇,是吗?真好啊!”
 
 
孩子期末考试后,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谈话
 
  第二个问题:“妈妈你高兴吗?”
 
  孩子成绩进步了,你也在心里乐开了花。
 
  于是,孩子接着问第二个问题:“妈妈,你高兴吗?”
 
  他考得好,你高兴吗?咋回答?高兴,还是不高兴?
 
  高兴对不对?
 
  不对!
 
  为什么不对?来,看看“标准”答案。
 
  王纪琼很认真地看着儿子,并且告诉他:“儿子,爸爸听到你很高兴,所以爸爸特别高兴。”
 
  我看评论区很多人说,当听到这句话时,不自觉就泪如雨下。
 
  父母爱孩子吗?当然爱。但孩子知道吗?不一定!
 
  很多孩子,从小到大,以为父母爱的,只是他的分数、他的成绩、他的成就,而恰恰不爱的,是孩子他本人。
 
  我们高兴,是因为孩子高兴,而不是因为他考了90而高兴。所以,我们为他的高兴而高兴。
 
  这么绕干啥,这两个回答有啥区别吗?
 
  当然有区别,而且是天壤之别!
 
  你因为他高兴而高兴,你传达给孩子的是:我爱的是你这个人,不是你之外的任何东西。
 
  如果你因为他考了90分而高兴,你告诉孩子的则是:我为这个分数高兴。
 
  每次孩子考得不好,你就不高兴,考得好你就高兴。时间长了,他会咋想?原来我考得好是为了哄你开心啊!
 
  那等哪天他生你气了,他叛逆了,他就不好好学了,不好好考了,看你还咋高兴!
 
  正如王老师说的,很多孩子厌学,他厌的不是学,是家长。
 
  所以说,你的回答,决定他未来的成绩。
 
  《非暴力沟通》中也讲道,当和孩子沟通时,请用上你的感官,比如“我看到”、“我听到”。
 
  孩子取得好成绩,回来跟你报告好消息时,你开心之余,请告诉他:
 
  “妈妈看到,为了这次考试,你准备了几个月,每天找资料、记知识点,不断训练,妈妈替你感到高兴。
 
  听到你说,你非常开心,所以妈妈也很开心。”
 
  请把你的爱,用鼓励而不是夸奖的方式传达给他。这样,孩子的前行之路,会走得更轻松、更有动力!
 
 
孩子期末考试后,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谈话
 
  第三个问题:“奖励什么?”
 
  孩子考高分,他们大多都有一个想法:“有什么奖励呢?”
 
  奖啥?奖钱?奖玩具?还是奖吃的?
 
  都不是!
 
  王老师跟他儿子说的是:“爸爸回去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。”
 
  要拥抱干什么?太不实在了,还是来点物质奖励更实在。
 
  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:“我要求也不高,想喝上次喝过的奶茶。”
 
  孩子倒也不贪,这要求确实不高。那你要咋说?爽快地回答“好”?
 
  不可以!
 
  他考得好,跟你要物质奖励,你同意。那么这件事,就成了一种交易。
 
  以后他每进步一次,都需要靠物质来维持,你会把他惯坏的。
 
  王老师给儿子的回答,我特别认同:
 
  “孩子,你是我儿子,我是你爸爸,就算考差了,你想喝奶茶,你也可以跟我说,这跟考试无关。
 
  并且,爸爸还决定给你个大大的拥抱。”
 
  孩子喝了奶茶,但他不会觉得,这是自己考高分“换来”的,而是因为父母爱他。所以,他能喝到奶茶。
 
  并且,考得好,他得到的不是物质奖励,而是拥抱,是父母的内在支持。
 
  这样的孩子,才会拥有我们所说的“内驱力”以及“安全感”。
 
  其实仔细想想,我们对待孩子,是不是这样?
 
  孩子哪怕考倒数第一,难道我们就不要他了吗?不准他进家门了吗?不给他买衣服不给饭吃了吗?
 
  没有!
 
  就像侄子跟我哥犟嘴,赌气不肯吃饭,我哥依然会把桌上剩下的几只虾都留在了侄子碗里。
 
  不管孩子考成啥样,我们依然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,给他提供生活保障,做我们该做的事。
 
  因为,他是我们的孩子。我们为他付出,是因为亲情,而不是因为他考了高分的“交易”。
 
 
孩子期末考试后,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谈话
 
  什么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?
 
  哈佛曾耗时75年,追踪调查724个人,研究一个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。
 
  在这些人里,有从哈佛毕业的顶尖人才,也有最普通甚至贫困的人。
 
  研究人员从这项历时75年的调查中发现,最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,就是他的亲密关系。
 
  孩子与父母建立爱的联结,建立紧密的亲密关系,他的大脑功能会更活跃、身体更健康、幸福感也更强。
 
  因为良好、温暖的关系,具有保护作用。
 
 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,他需要建立安全感,需要父母给予他安全感。只有感觉自己是安全的、被爱的,他才能安心地茁壮成长。
 
  而他这一生,也才更有可能过得幸福。
 
  王老师最后还说了一句话,我很认同,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:
 
  “我宁愿要一个有良心的孩子,也不愿意要一个考试第一,却对我没有爱的孩子。”
 
  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