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级教育
托管班加盟
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
    在知乎上,看到一位爸爸的求助贴:
 
    儿子沉迷游戏,和他讨论,他却说:“抽烟有害健康,你还抽?”
 
    一句话堵得爸爸哑口无言、落荒而逃: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?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底下一条高赞留言,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:
 
    朋友家的孩子读初二,语文、理科成绩一塌糊涂。
 
    为此爸爸很苦恼,甚至认为:儿子不是读书的料。
 
    直到他被点醒:和孩子一起读书,孩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一到周末,他就和儿子待在自习室学习。
 
    儿子读名著,他读建造师的教材。
 
    一年,孩子的语文成绩上来了,他考完二建了。
 
    儿子继续学理科,读科普读物、漫画,后来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。
 
    这爹考完一建了。
 
    他说,你想让孩子学习的时候,如果孩子没动力,那么就自己上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优秀。
 
    我们天天挂在嘴上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往往背后站着别人家的父母。
 
    可现实生活中,是“以身作则”的父母少之又少,而“双标”的父母却很多:
 
    一边要求孩子读书,一边自己躺在沙发玩手机;
 
    一边要求孩子戒游戏,一边自己通宵打“王者荣耀”;
 
    一边要求孩子别抽烟,一边自己吞云吐雾……
 
    托尔斯泰说:
 
    全部教育,或者说,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,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。
 
    父母的以身作则,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 
    前段时间,黄磊女儿多多的一段视频在微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。
 
    视频中,多多用一口纯正地道的口语分别呈现了《阿甘正传》、《教父》等著名电影的经典片段,全程英文演绎,一气呵成!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网友纷纷表示:
 
    “英语水平甩我家孩子8条街!”
 
    “这口语8级水平了吧?”
 
    一转眼,多多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。
 
    印象中,多多还是那个在《爸爸去哪儿》里懂事乖巧的小女孩模样。
 
    而现在,她真的是长大了,已经可以离开父母,独挑大梁了!
 
    而多多的优秀,一直都是有迹可循。
 
    她7岁就写英文剧本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8岁时翻译了英文小说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自己创作、翻译、并配图的英文诗: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除此之外,钢琴,吉他,烘焙,都不在话下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黄磊曾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叫《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》,那封信让我印象深刻。
 
    不仅仅是真情,还有值得所有父母学习的教育方式。
 
    在提到希望女儿“会什么”时,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些什么。
 
    在提到友情是,他举例的是自己与挚友“陈伯伯”的相处方式,在谈及爱情时,他说的是他和孙莉的爱情......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他一直都带着一种“责任感”来严格要求自己,要让自己成为女儿们的榜样。
 
    现今我们看多了父母给子女设定“偶像”。
 
    你好好弹琴,像郎朗一样成为世界级钢琴家;
 
    你好好学习,能像那些科学家一样为国家做贡献;
 
    你好好工作,以后能像马云一样逆袭成功;
 
    ......
 
    可有多少父母能“自信”的拿自己来作为“榜样”,给孩子做参考?
 
    “国民才女”武亦姝的妈妈说过:
 
    “天才是不存在的。
 
   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契机,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。
 
    它的因,在家庭。它的果,在父母。”
 
    孔子说,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 
    以身作则,是上策。
 
    曾看过一个公益短片《children see, children do》:
 
    一位母亲把喝过的可乐瓶随手丢到了干净整洁的街道旁,女儿也急急忙忙把手中还没喝完的可乐瓶扔了出去;
 
    一位父亲带着孩子穿过人流拥挤的地铁口通道,撞到了身旁经过的老人,父亲熟视无睹地经过了老人,身后跟着的孩子从老人和扶梯间的缝隙穿越而过;
 
    父母不分场合当街叫骂,孩子也会伸出中指,表示咒骂;
 
    父母对家人挥舞拳头,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……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孩子其实就是我们做父母的一面镜子,无时无刻不在折射着他们眼中的父母。
 
    对于孩子来说,观察和模仿简直就是随身携带的出色本能,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吸收和释放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影响。
 
   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父母:
 
    “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、教训他、命令他的时候,才是教育。
 
    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,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,也在教育着孩子。
 
    你们怎样穿戴,怎样同别人谈话,怎样谈论别人,怎样欢乐或发愁,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,怎样笑,怎样读报,这一切对孩子都有重要的意义。”
 
    孩子就像是一个复印机,无形中就习得了我们身上的所有特点。
 
    正如短片《Children See,Children Do》里所演示的那样,孩子身上的大部分习惯,都是从大人不经意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的。
 
儿子沉迷游戏,与他讨论,他却说“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”,该如何教育孩子
 
    你要孩子养成怎样的社会行为,具备怎样的社会礼仪,首先要让孩子在你的身上看到这一切。
 
    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。
 
    记得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,被问及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,他坦言:
 
    “我的父母都是外交官,他们从小就给我营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围。
 
    这对我学习习惯、性格培养,都是潜移默化的,因此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特别牢固,最后自然水到渠成了。”
 
    龙生龙,凤生凤,不是迷信,也不是认命,而是每个孩子从原生家庭那里,下载了不同的人生程序。
 
    育儿,是一场自我的修行。
 
    原地踏步的父母,难以教出出色的孩子,而遥遥领先的孩子,都有着父母优秀的身影可追逐。
 
    好的教育,不是举全家之力的托举,而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,父母的以身作则。
 
    当父母愿意追求进步,和孩子一起成长,这才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。